主管单位: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主办单位: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雷锋精神工作委员会

新闻动态 真实、正向、传递价值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习近平向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致贺信
  • 我们在战位报告|海军陆战队某旅:锻造全域精兵劲旅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
  • “中原粮仓”迎来夏粮收获季
  • 防汛演练 备战汛情
  • 一叶红船,如何激荡百年风云变幻
  • “赶考”,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到过的红色圣地之河北篇
  • 要追就追这样的星
  •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
  • 平台+寄递 邮政助力林州黄李走向全国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浩淞农业科技集团科技赋能书写乡村振兴东北答卷

来源:改革网 | 作者:王也 曹景常 | 发布时间: 2025-09-22 | 76 次浏览 | 分享到:

  王也 曹景常

  在粮食安全面临诸多挑战的今天,有限耕地资源如何发挥最大效益,已然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议题。

  是啊,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而东北,作为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应如何答好粮食安全这张新时代的答卷?

  浩淞农业科技集团,立足东北大地,以科技赋能的智慧,充分激发产业协同的力量,立志让黑土地变成流金淌银的“金土地”,在苍茫的东北大地上写下了一张乡村振兴的出色答卷。卷面上写满让农民“种得好、赚得多、过得好”的民生情怀,以及一心为国、一心为民的神圣使命感、责任感。

图为基地航拍

  让黑土地成为金土地:在“痛点”里寻找希望

  浩淞农业科技(大连)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浩淞集团),成立于2018年;集团在东北三省一区、北京、天津、深圳设立14家公司,业务涵盖技术研发与应用、农业托管种植、粮食收储、仓储物流、微生物肥生产、新能源研发、气象服务、农业大数据等领域。

浩淞集团董事长黄兴华

  在浩淞农业创业之初,公司创始人黄兴华就确立了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初心、‘服务农民’为使命的发展方向。多年来,公司以先进种植模式为引领,综合利用现代农业科技,为合作的农户提供农业服务,促进增产增收。公司还汇集诸多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致力于农业服务的有识之士,聚合力为农户服务,赢得广大农户的赞誉。

  从2018年转型农业产业化时的“减产困境”,到2024年带动超万亩耕地实现16.65%的增产;从破解“土地碎片化、劳动力老龄化、产后服务缺失”的三大痛点,到构建“种植-加工-销售-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闭环。2018年至2024年7年间累计服务农户1.5万余户,累计作业面积突破100万亩。

  所谓“痛点”,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难得的机遇。

  浩淞集团在黄兴华董事长的带领下,一边破解痛点,一边抢抓机遇,在希望的原野上砥砺前行。

  于是,那些曾是东北千万块碎片化的耕地,如今在科技的加持下,成为浩淞特色产业集群示范区里科技与生态共舞的样板田。

  在土地碎片化方面,他们通过创新种植模式与标准化运营管理体系,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提升了生产效率。在相关区域,他们通过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战略,让老百姓亲身体会、亲眼所见,浩淞农业种植模式与技术结合给他们带来的增产增收,从而实现以一人带动多人,一块地带动多块地的良性发展。

  在农村劳动力断层与老龄化问题上,浩淞农业集团以科技赋能种植,以工业标准化种植体系带动新农人,实现老青衔接,解决地谁种问题。同时大力推动智能化农机设备在播种、除草、收割等环节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有效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压力。

  在产后端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浩淞集团构建了涵盖收购、加工、仓储、金融、保险、期货等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极大地增强了产业链的协同性。集团旗下的粮食收储集团制定了严格的粮源标准化管控体系,确保了粮食的质量和储存安全。同时,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构建了“金融 +产业 +农户”三位一体合作体系,有效解决了农户贷款难的问题。

  从2021年的小户托管面积四五亩,十多块地,到今天的单体地块五百亩以上;从2021年的最大六行播种机,到今天的24行播种机……

  一组组数据是浩淞农业科技高效、高质发展的最有力的诠释。

  在具体实践中,浩淞人认识到,要想黑土地变成金土地,“另起炉灶”并不是明智之举,要在现有土地制度和农村现实下,找到一条“不流转土地经营权,也能实现规模化、现代化”的新路径。

  这条路上,科技是“钥匙”,产业是“骨架”,农民是“主角”。

  于是,浩淞集团的“双轮驱动战略”出台了。

  与传统土地流转模式相比,“双轮驱动战略”具有诸多独特优势。在保障农户权益方面,该战略充分尊重农户对土地的经营权,让农户能够全程参与到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农产品的收益,还能从产业增值中分享红利。

  在浩淞特色产业集群示范区内,农户通过产业工人身份的转变、激发庭院经济活力等项目,收入实现了多元化增长。在提升生产效率方面,浩淞集团通过科技赋能,推广先进的种植模式和农业科技,实现了单位面积产量的显著提升。仅以玉米大豆间作为例,通过合理配置植株间距和光照资源,玉米密度提升至6000株 /亩(传统约4000 -5000株 /亩),平均单产达2000斤 /亩(传统约1700斤 /亩)以上,增幅超20%;大豆单产达500斤 /亩以上(传统约400斤 /亩),增幅超25%,综合收益大幅增加。

  从2018年转型农业产业化至今,浩淞集团的战略定位经历了逐步优化与升级的过程。在转型初期,集团以“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提供者”为基准身份,聚焦“先进种植模式引领 +现代农业科技应用”双轮驱动,致力于解决“地谁种”的难题,助力合作农户增产增收。随着业务的深入发展,集团逐渐认识到构建产业生态的重要性,开始以浩淞特色产业集群示范区为核心引擎,聚焦农业产业集群高新技术的整合创新与转化应用,着力打造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先驱者”。

图为基地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