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志愿服务宣传网安徽合肥讯(徐斌、征修、杨存冈、周清韵)为了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更进一步地宣传和推广小岭南乡村建设的成果和文化旅游项目,弘扬马拉松“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
7月10日上午十时整,由安徽省朗诵艺术学会、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合肥市马拉松协会主办的合肥蜀山马拉松文化博物馆、合肥莲花岁月如歌朗诵艺术团承办的“喜迎二十大,弘扬正能量 《马拉松诗歌》专辑朗诵会”在安徽合肥蜀山马拉松文化博物馆隆重举行。这是一场公益性的大型诵读会,该活动不仅邀请了安徽部分的领导、专家、诗人、朗诵艺术家和媒体代表到小岭南,近距离体会马拉松文化的魅力,为中国马拉松精神鼓与呼。同时也邀请了当地的部分居民代表参加并见证了这一高雅的艺术盛会。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文化气息和氛围。
合肥马拉松协会会长,蜀山马拉松文化博物馆馆长魏普龙先生率先站在舞台中央致欢迎辞。他说,这是一场纯公益性的活动,首先我要代表合肥市马拉松协会以及全国马拉松的跑着,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和诵读者对我们中国马拉松事业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由合肥市蜀山区政府与合肥市马拉松协会,共同开发建设的“合肥蜀山马拉松文化愽物馆”,于2021年1月在肥西将军岭下的小岭南落成。该馆占地面积约5亩,建筑面积约2600平米,收集了自新中国建国以来,安徽省尤其是中国马拉松发祥地——合肥地区为马拉松事业拼搏奋斗几代人的辉煌成就,数以万计的各类赛事的照片、奖状、证书、奖牌和奖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每个收藏品的背后,都有一个励志感人的故事,凝聚了几代马拉松人的血与汗,甚至是生命。从专业角度上来说,该博物馆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马拉松文化慱物馆。
他说:“我以为,诗歌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人生也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我的血管里,都响着奔跑的声音”。听完魏会长全面介绍合肥蜀山马拉松文化博物馆成立之后,人们自然把目光聚焦到这次原创诗歌的作者关民身上,他详细介绍了他在创作诗歌《马拉松诗歌专辑》的全过程。他说,今年三月,合肥市马拉松协会,特邀我进驻小岭南,深入第一线,我一周时间采风时间,深深地为这些马拉松跑者的英雄事迹和精神感动着,我连续七天熬夜奋战,为合肥马拉松协会和马拉松文化愽物馆,量身创作了八首诗歌,其中《岭南的风》《老魏》《奔跑吧青春》《马拉松宣言》等,在《新华网》《都市头条》和许多网络自媒体上,受众人群多达百万甚。
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在诵读会上作了重点发言。他说,在今天,大力提倡文化自信和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应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马拉松运动,就是吸收外来文化,和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融结合,成为家喻户晓的体育运动,成为我们民族优秀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弘扬马拉松精神,就是宣传一种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安徽省诗词协会会长,安徽省民政厅原常务副厅长叶如强、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李贵洪、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安徽省文史馆研究员孙辉、安徽朗诵艺术学会会长、国家一级演员许北雄、安徽省报告文学协会会长、安徽文艺出版社前副总编、资深出版人岑杰、著名作家、史学家、合肥市计生委原副主任许昭堂、【中国梦 正能量】乡村振兴文化建设安徽中心总顾问、安徽省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总顾问张少敏先生、安徽朗诵艺术学会副会长、著名播音员安妮、庐阳书院荣誉院长、道之书院院长王守一、《中国雷锋报》安徽合肥工作站站长徐斌、古井集团品牌管理中心总监胡侃、诗风诗社社长《安徽诗歌》主编晓渡、安徽卫视《江淮新视点》栏目总监吴燕、安徽省民俗学会副秘书长阿凡、安徽省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员、安徽省艺术研究院编剧、中国雷锋站安徽合肥工作站宣传顾问征修、《大作家牵手小作家》《中国诗书画印新闻网》创始人陈艳等领导和特邀嘉宾到场并参与了本次活动。
诵读会现场,田霖珠率先朗诵一首《岭南的风》博得台下观众一片热烈的掌声。周红、吴徽博朗诵《博物馆》,安妮朗诵《老魏》,许北雄朗诵《年轻》,沈堃朗诵《风筝》查新柱朗诵《镰刀和锤头》,刘秀红朗诵《公元二零二一年五月二十二日》,郭穗军朗诵《纪录》,江菲、董顺朗诵《奔跑吧青春》,荀琼芳、罗志刚朗诵《奖牌、奖杯、证书》……。观众听着听着不知不觉落下泪,诗歌里流露出的许多细节和大爱精神,感动着现场的每一个人。
当许北雄用他那浑厚的声音诵读《马拉松宣言》,当他的声音在大厅里再度响起的时候,全场顿时沸腾了,大家情不自禁地一起跟着许北雄诵读这首歌代表着无数马拉松跑者心声和心愿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