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19岁便开始教书育人的姜武远,于2003年光荣退休。当地艰苦的条件导致长田小学长期缺乏教师,年迈的姜武远于退休当年自愿再次踏上三尺讲台,义务教书13年,分文未取。2008年,为改变长田小学破旧不堪的状况,姜武远老人将自家1400多平方米的土地捐献出来新建学校,为国家节约资金四万多元。姜武远老人曾一人授课6个班,白天教书,晚上备课、批改作业,每天只睡3个多小时。从教58年,他培养的学生中有100多名考上大学、3名成为研究生。
“分数相加,分母相同,只加分子,分母不同,要先通分。”走进偏远的大方县鼎新乡长田小学,今年77岁的退休老教师姜武远声音仍然洪亮。
坚守三尺讲台58年,先后教出100多名大学生,3名研究生。从青丝到白发,他用一生坚守,只为让深山里的娃走出去。年近耄耋仍不愿走下讲台。
1961年,姜武远从坡脚中学毕业,年近花甲的老父亲语重心长地对姜武远说:“孩子,我也老了,身体又不好,教不动了。你是村里最有文化的人,为了山里的这些孩子,你还是回来教书吧。”从那以后,19岁的姜武远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教鞭,开始了自己的教书生涯。
“说到教书育人,最困难的就是1963年,那时全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共有179名学生,我既是校长又是老师。”姜武远告诉记者,那段时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那是常有的事。
“我们这个地方山多坡陡,土地贫瘠,又是偏远山区,交通十分不便。这里的娃娃如果不读书,他们怎么走出大山?怎么改变命运?”姜武远说,这是他坚守讲台的动力。
2003年,姜武远到了退休年龄,子女也继承了父辈的事业,家里的生活状况也好了很多。教了一辈子书的姜武远原本可以退下来,享享清福了,可谁知道他却选择了退而不休,要求在长田小学当校长的大儿子姜徳芳给自己安排课程,他要继续上课。“一开始是不答应他上课的,但就是不听。”姜徳芳说。
新学期开始,原本已经退休的姜武远又精神抖擞地重新站上了讲台。“你说我咋能回家享清福嘛?”姜武远说,“由于长田小学地处偏远,分来的老师一波一波来了又走了,学校一直都缺老师,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2008年,破烂的长田小学获得外界资助修新学校,需要征地,当时许多群众不愿意拿出土地,姜武远却主动找到乡领导,愿意将自家的1400多平方米土地免费让出来修学校。“修学校的那段时间,父亲白天上课,晚上就守在工地,搬砖、运沙……学校一砖一瓦放在什么地方他比谁都清楚。”儿子姜徳芳说,“怕他身体吃不消,劝他休息,可他就是不听。”
终于,一座新学校拔地而起,百余名学生坐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学校有了医务室、图书室、食堂……近年来,由于政府不断招考特岗教师,偏远的长田小学也来了不少年轻教师。当校长的儿子姜徳芳无数次劝父亲:“您看学校不缺老师了,就安安心心享清福去吧。”姜武远不置可否,第二天又继续拿着教科书走进了教室。
“直至现在,父亲一直都舍不得离开学校里的孩子,教书育人已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大儿子姜徳芳说。
今年,已是姜武远在学校上课的第58个年头。“教书育人早已融入到我的生命里了,我这一生都离不开学校,离不开山里的娃娃。我要一直教下去,直到教不动为止。”虽年近耄耋,姜武远仍话语铿锵。
来源:贵州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