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志愿者网河南讯(记者:薛同献 王俭民)1月19日,记者从河南省民政厅召开的“河南省养老服务工作”新闻通气会上获悉,2021年,河南省将着力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确保2022年底,河南省的所有县(市、区)至少建成1所以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供养服务机构。在“十四五”期间,河南省要着重建立区县、街道(乡镇)、城乡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打造“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以上,到2025年,有效满足河南省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要让河南全省的老年人及其子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显著的提高。
河南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孟令武详解河南省养老服务建设情况
在新闻通气会上,河南省民政厅晒出了“十三五”时期全省养老服务“成绩单”。据河南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孟令武介绍,河南省在全国较早启动河南全省养老机构日报告、零报告、封闭管理制度,分时段分区分级持续精准施策。河南全省3000多家养老机构、12.5万入住老人实现了“零感染”。在此期间,河南省民政厅会同河南省财政厅出台《关于有效应对疫情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阶段性政策的通知》,从发放临时纾困补贴、加大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力度、减免房租和管理费、顺延购买养老服务期限等方面进行扶持,指导各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恢复服务。与此同时,河南省财政也持续加大投入力度。2019 年底,河南省民政厅会同省财政厅、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出台《关于财政支持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6大类24项财政支持政策,3年内支持资金将达到33亿元。仅2020年,河南省级就投入资金14.3亿元。河南省在全国率先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作为老旧小区改造重点内容。河南省民政厅抢抓机遇,连续四年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内容,2017年,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置设施设备,2018年建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500个,2019年建成1000个,2020年建成1011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大幅提升。郑州市、许昌市、洛阳市、鹤壁市、商丘市、焦作市和信阳市等7个市被确定为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2020年,焦作市和信阳市2个市在第五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年终评比验收中获得优秀。
目前,河南全省建成74个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入网服务老人403万。投入4137万元支持郑州、洛阳等17个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试点建设。洛阳市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等29个单位被确定为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单位。从2018年起,河南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敬老院改造提升和安全、清洁、温暖、文化、医疗康复“五大工程”,为河南全省敬老院配备消防安全、厨房清洁、洗浴、冷暖空调、护理床等设施设备14类2万余件,农村敬老院兜底供养能力明显增强。2020年,按照河南省民政部部署,接续实施以县级特困供养设施为重点的改造提升新三年计划。县级特困供养设施以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已建成51个,在建40个。积极探索社会化改革,驻马店市西平县中心敬老院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经验入选全国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优秀案例。养老服务脱贫攻坚发挥重要作用,生活不能自理有集中供养需求的特困人员实现“应养尽养”。建设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养老服务设施8000多个,广泛开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焦作武陟县以“政府+慈善+村级+个人”四级联动的“村级慈善幸福院”模式入选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周口太康县对特困人员实行集中供养、居村联养、社会托养、亲情赡养、邻里助养的“五养模式”、南阳市对六类特殊困难群众实行四类不同机构安置的“四集中”模式入选全国农村养老服务工作典型案例,信阳新县箭厂河乡以留守老人巡访和关爱服务为重点的“戴畈养老模式”、濮阳市范县重残特困人员托养等经验得到中央媒体广泛宣传。
河南全省实行养老机构备案制,建立养老机构网上备案系统,在河南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的民政业务板块增加设置养老机构备案及供需信息发布等内容,被河南省大数据局作为河南电子政务重点成绩向国务院督查组展示。持续加强安全管理,为期四年的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圆满收官,启动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养老机构房屋安全和非法集资隐患排查整治,实施民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提升工程,240个存量养老机构消防改造达标。会同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5部门开展民政服务机构安全风险防控行动。养老机构安全生产作为重点领域纳入河南省安委会组织的河南全省安全生产明查暗访行动。提升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成立了河南省民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养老分技术委员会,率先在全国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试点,已在郑州、洛阳等6个市启动实施。
河南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董辉详解河南养老服务工作进展情况
河南省民政厅将养老护理员培训列入河南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会同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河南省财政厅出台《河南省养老护理员职业能力提升实施方案》,加大对养老院院长、养老护理员、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的技能培训力度。确定了郑州大学护理学院等5个河南省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和12个河南省级健康养老护理教育培训基地。
目前,河南省民政厅在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养老项目69个,资金6.6亿元;城企联动普惠养老项目15个,资金1.6亿元。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等,鼓励发展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养生养老等新兴业态。鄢陵县、河南竹林长寿山森林康养基地、洛阳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等3个单位被确定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深化京豫、豫沪苏浙合作交流,积极谋划合作项目,已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养老服务品牌进入河南养老市场。
2019年,河南省首次全面建立了高龄津贴制度,并列入省重点民生实事,对80-89岁、90-99岁、100岁以上老年人分别给予每月不低于50、100元、300元的津贴。2020年,会同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人社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龄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优化发放流程。两年共发放补贴资金29亿元,惠及约225万高龄老年人。
在“十三五”时期,通过河南全省民政系统戮力同心,持续努力,养老服务工作快速发展,成效显著。2020年,河南民政工作在全国民政重点工作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王国生、尹弘、戴柏华等省领导作出批示给予肯定。特别是在“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央视《新闻联播》3次头题报道河南省养老服务工作,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经验在全国农村养老会议上宣传交流。2020年,被民政部授予“全国民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集体”。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为养老服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下一步,河南全省民政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扎实推进新时代养老服务工作。按照五中全会精神,“十四五”养老服务工作目标是,积极顺应广大老年人及其家庭日益增长的需求,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设计,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不断优化,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改善。建立区县、街道(乡镇)、城乡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打造“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以上,到2025年,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要让河南省老年人及其子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显著的提高。
河南全省将继续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按照每年完成三分之一的目标,2021年将继续建设1000个养老服务机构或日间照料中心,其中,在街道层面建设200个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抢抓近三年老旧小区改造机遇,逐步补齐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投入3000万元继续支持河南省智慧养老平台试点工作,逐步建设省级与各地联通的智慧养老服务网络。河南省民政厅将积极推进建设县、乡、村三级分层分类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以改建或扩建为主,确保2022年底,所有县(市、区)至少建成1 所以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供养服务机构。所有乡镇特困供养服务设施全部改造提升到位,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0%以上。鼓励一批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大力发展村里办得起、政府扶得起、农民住得起的农村幸福院,广泛开展互助养老,多种模式发展村级社区和居家养老。
(编辑:丁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