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主办单位: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雷锋精神工作委员会
  • 习近平向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致贺信
  • 我们在战位报告|海军陆战队某旅:锻造全域精兵劲旅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
  • “中原粮仓”迎来夏粮收获季
  • 防汛演练 备战汛情
  • 一叶红船,如何激荡百年风云变幻
  • “赶考”,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到过的红色圣地之河北篇
  • 要追就追这样的星
  •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
  • 平台+寄递 邮政助力林州黄李走向全国

南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红色教育进高校”首场宣讲活动成功举办

来源:南阳市退役军人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 | 作者:胡明跃 | 发布时间 :2024-09-23 08:56:53 | 844 次浏览: | 分享到: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9月19日上午,由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南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南阳市教育局主办,南阳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南阳市退役军人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承办的“红色教育进高校”首场宣讲活动在南阳医专成功举办。南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南阳市高等医学专科学校相关领导出席宣讲活动并分别致辞。

  参加此次宣讲会的8名优秀宣讲员都是由南阳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经过层层选拔,遴选出的优秀宣讲工作者。他们既有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的工作人员,也有国家及省、市各类先进典型。

  孙天训:永做雷锋传人

  1960年8月,邓州560名热血青年参军来到辽宁抚顺军营,与早入伍8个月的雷锋有缘成为战友。他们有幸和雷锋同在一个部队,有的与雷锋同吃一锅饭,同点一盏灯,同住上下铺。在与雷锋一同生活学习、工作、训练近两年的时间里,耳闻目睹了雷锋平凡而光辉的事迹,亲身感受到了伟大的雷锋精神。时光荏苒,63年来,他们抱定“我是雷锋战友,永做雷锋传人”的坚定信念,保持着雷锋战友本色。1997年4月,中共邓州市委、市政府、市人武部决定,按民兵形式正式成立“编外雷锋团”,原雷锋团第九任团长宋清梅任团长,原雷锋团政治处主任姚德奇任政委。“编外雷锋团”的生动事迹,在邓州、南阳乃至全国广为流传。。2003年2月,邓州编外雷锋团被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表彰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单位”,2014年6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白万通:讲述《红军瓢》背后的故事

  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从信阳罗山县的何家冲开始长征。26日13时,红二十五军前梯队第二二四团进至方城独树镇附近,准备由七里岗通过公路。但国民党军第四十军第一一五旅和骑兵团已于两小时前到达,抢先占领段庄、马庄,七里岗等一线阵地,突然向红军行军队形猛烈攻击,红军仓促转入防御。红二十五军以不足三千人的兵力,挫败了敌人数万步、骑兵的合围,为红军保存了有生力量,为红二十五军先期到达陕北,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定鼎西北奠定了基础,彰显了红二十五军将士意志坚定、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长征80周年大会上,将鏖战独树镇与血战湘江、四渡赤水等誉为红军长征八大经典战役。“鏖战独树镇”也成为红二十五军长征生死攸关的一仗而彪炳史册。红军长征在方城县行军四天三夜留下了一大批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这其中,就有一段《红军瓢》的故事

  王晶:回顾历史 再忆彭雪枫

  彭雪枫,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的著名将领,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自1925 年献身革命,到1944年9月壮烈牺牲,二十年如一日,“对党忠贞,为民赴汤”,“功垂祖国,泽被长淮”,被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誉为“中华民族英雄”、“共产党人好榜样”。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彭雪枫同志曾经给烈士家属写下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信,成为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好见证,也反映了人民军队和群众的鱼水情深。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这份历史的见证,回顾那段悲壮的过往,了解中国军人和民众在抗日战争中的牺牲与奋斗精神。

  邹清林——全国英模 中国好人

  宣讲会上,通过现场问答的方式,“中国好人”邹清林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工作经历、模范事迹以及退休以后初心不改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情结。

  邹清林,男,1958年生,中共党员,郑州铁路公安局洛阳公安处南阳站派出所站勤警长。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誓言。先后荣获:全国公安机关“二级英雄模范”、全国“最美警察”,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我最喜欢的人民警察、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中国“铁道卫士”、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感动南阳”2013年度人物等30多项荣誉称号,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12年荣登“中国好人榜”,当选“助人为乐中国好人”。

  1987年,邹清林从部队转业到南阳车站派出所工作,从警30多年来,在立足本职岗位做好公安保卫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为旅客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先后帮助150多名离家出走或流浪走失的孩子平安回家,直接或参与抓获犯罪嫌疑人520余名,破获刑事案件550余起,查获各类危险违禁物品18500余件。被孩子们称为“警察爷爷”,被同事和车站周边的群众称为“南阳火车站的热心哥”。他所在的派出所被上级公安机关成立了“邹清林爱民帮困小组”,在榜样力量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加入到爱心接力中来。如今,已经退休的邹清林担任着南阳市退役军人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副总队长,在学雷锋的路上仍然发挥着余热。

  高合娟:战斗英雄杜凤瑞的背后故事

  矫健腾挪海上鹰,贫穷孩子是英雄。身如刚柱心如水,照得东南一片红。1958年,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歌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著名战斗英雄杜凤瑞长空击敌,以身殉国的壮丽人生,那么杜凤瑞究竟是一名什么样的战士,能够被中国人民永远记忆在脑海深处呢?宣讲员高合娟在现场向大家详细讲述了空军著名战斗英雄杜凤瑞的背后故事。

  郝翰:革命烈士郭庠生的光辉人生

  郭庠生,河南省镇平县人。1927年秋,他结识了在镇平颇有影响的共产党人彭雪枫,彭雪枫讲解的共产道理使他受到极大启发。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郭庠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并于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怀揣着对祖国的深沉热爱和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毅然投身于革命的洪流。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郭庠生以笔为剑,以画为旗,用自己的才华唤起民众的觉醒。他不畏艰险,不惧强敌,为了理想和信念,为了新中国,不惜奉献出自己的生命。 在宣讲员郝翰的激情讲述下,大家一起重温了这位革命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周敏:激情讲述革命烈士贺锦斋和妻子戴桂香的故事

  有这样一首民歌,它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情歌。著名歌唱家宋祖英也曾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将它唱响,在国际上赢得赞赏。而歌曲背后,流传着一个真实发生过的革命爱情故事,曲中人坚贞不渝的爱情和对革命忠贯日月的信仰让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之动容。逝者如斯夫,如今,连故事主人公的孙辈都已经是迟暮老人了,跟时代相比,个人的生命显得尤为短暂,但那人人听了都要动情落泪的故事,还在传唱。现场,宣讲员周敏向大家讲述了革命烈士贺锦斋和妻子戴桂香的故事。

  魏冰:继承先烈遗志 赓续红色血脉

  为烈士寻亲,可能是寻找到烈士家乡家人,可能是修复烈士的遗物,还有可能是一幅珍贵的画像。不论什么形式,重要的是将红色故事、红色精神薪火相传。为烈士寻亲是对他们生命价值的最高敬意,让他们在牺牲后得以落叶归根,实现生者对逝者的最深沉关怀。

  在和平年代,我们享受着英雄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付出生命的烈士。每一位烈士背后都有一段鲜活的生命故事,无论时光如何溜走,英烈的故事不应停留;不管时代如何变幻,红色的精神代代相传。(南阳市退役军人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  胡明跃)


   最新资讯

   综合报道

   热点推荐

【编辑:张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