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219国道蜿蜒的边境线上。62岁的湖南老兵朱豫刚再次走上这条走了42年的路。今天,他的目的地是巍然矗立在中越边境的法卡山——这座用鲜血铸就的“英雄山”,也是他今年清明祭扫的第四站。
老兵朱豫刚为烈士扫墓 贺文兵摄
英雄山上:用脚步丈量信仰的高度
法卡山主峰海拔658米,朱豫刚却走得很慢。每走几步,他都要停下来抚摸路边的岩石。“1981年5月的那场战役,我的战友们就是沿着这条路冲锋的。”他的手指微微颤抖,“当时炮弹把山头削低了2米,这些石头里,还嵌着弹片。”
生命承诺:鲜血浇灌的精神传承
这场跨越42年的祭奠,始于血与火的淬炼。1981年5月5日,战斗打响了。当朱豫刚往阵地返回的时候,碰到了自己的战友王幼连,兄弟俩高兴的抱在一起。王幼连说:“豫刚啊,这场战争会很残酷,也会打得非常的激烈,如果我们两个谁活下来了,一定记住帮忙回去照顾下彼此的父母,每年到广西来走一走看一看,我们搞个这个约定行不行,等你回到阵地跟周幸福、高俊震他们也讲一下。”朱豫刚满口答应。令朱豫刚没想到的是,短短几天时间战友一个接一个的倒下,自己虽然身负重伤,却成了唯一活着回来的那个人。当年在枪林弹雨中立下的生死约定,最终成为朱豫刚用一生践行的誓言。
42年来,他先后为7位烈士父母养老送终。42年来,他从最初独自祭扫龙州烈士陵园,到如今组织志愿者守护边境8个烈士陵园。他——湖南老兵朱豫刚已经成为部队精神教育最生动的教材。
英雄血脉:新时代的“法卡山传人”
在法卡山,朱豫刚看着士兵迷彩服上“法卡山英雄部队”臂章,眼眶湿润:“当年我们靠三不怕精神守阵地——为人民甘愿吃亏、为人民乐于吃苦、为人民勇于献身。现在看到你们用科技强军,我们当年的血没有白流!”
驻守在此的某部政委介绍,该部连续17年保持战备执勤零差错,“法卡山精神”在新一代军人身上得到传承。
精神永续:从战火记忆到时代担当
朱豫刚为在法卡山牺牲的战士们献上鲜花,洒上从家乡带来的米酒,说道:“兄弟们,老朱又来看你们了。”站在法卡山主峰眺望,边境线两侧的橡胶林已连成一片绿海。42年光阴流转,法卡山上的战壕已长出青草,岩石上弹痕犹在。42年光阴,抚平了战火伤痕,却从未模糊一个老兵的记忆。
这场祭扫已超越个人行为,成为全民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实践。朱豫刚用半生时光告诉我们:精神不会褪色,英雄不会被遗忘。就像镌刻在法卡山上的那句话——“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这份坚守,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召唤。是对历史最好的告慰,更是对未来最深的期许。(任攀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