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安全足量的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永恒基石。古语亦云:“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粮食安全不仅是民生之根本,更是安邦定国的头等大事。当此秋风送爽、五谷丰登之际,我们更需清醒认识到,在百年变局与时代风云激荡的今天,端牢“中国饭碗”的意义前所未有之重大。这既需要耕耘于希望的田野,更需全力开拓节粮减损这片“无形良田”。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本周为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10月13日,忻州实验中学举行“深秋话丰收,粮安见担当”主题升旗仪式,全体师生齐聚主楼前广场,以一场庄严的仪式,将“仓廪实,天下安”的古训与时代的重任,共同扛在肩上。
本次升旗仪式由高411班组织,任书捷同学主持,吕思睿、李晗霖同学作国旗下的演讲,师生列队参加。
升旗仪式
“升国旗,奏唱国歌!”升旗手振臂一挥,五星红旗迎风展开。师生炽热的目光、浓浓的爱国情怀与对粮食安全的深切关注在每个人心中激荡。
高中部升旗班级简介
411班是一个充满朝气与凝聚力的班集体,全体同学怀揣梦想,在班主任李辉老师和各科任老师的带领下,以“团结拼搏、勤学善思”为信念携手成长。课堂上,我们专注求知、积极互动,课后成立互助小组,共补短板,浓厚学风助力每一份进步;课余时,我们并肩征战运动会、共创艺术节精彩,也在志愿服务中传递温暖,让班级成为有爱的“第二个家”。未来,411班将继续以青春为笔,用脚踏实地的努力,书写我们的成长华章。
班级口号:团结共进,学海同行,凝心聚力,笃学不息!
国旗下的演讲
▲任书捷同学主持,李晗霖、吕思睿同学作国旗下的演讲
《深秋话丰收 粮安见担当》
——致全体同学的节约爱粮倡议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晚秋时节是谷物归仓,果实满枝的丰收时节,广袤的田野处处是丰收盛景,是亿万农民的辛勤耕耘。作为农业大国的一员,我们既为粮食生产的辉煌成就自豪,更需对“粮食安全”常怀敬畏,以“节约爱粮”的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秋日的丰收底色,是农业大国的生存根基。中国以占世界不足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这份奇迹源于袁隆平院士们“禾下乘凉梦”的技术突破,源于无数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执着坚守。每一粒粮食,都是土地与汗水的结晶,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压舱石。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是国家稳定的基石。从古代的 “仓廪实而知礼节”,到如今我国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的战略部署,自古以来,粮食安全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粮食安全的弦,一刻也不能松。或许有人觉得,如今物资丰富,“粮荒”已是遥远的过去。但请记住,全球仍有数亿人面临粮食短缺,而我国每年粮食生产后损失和浪费约1300亿斤。当我们在食堂倒掉半碗剩饭,当我们因口味挑剔丢弃一块馒头,这些被浪费的粮食,足以让千万人免于饥饿。
爱粮、节粮,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刻在民族基因里的传统美德。回溯历史,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的千古咏叹,到老一辈人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的谆谆教诲,勤俭节约的理念早已融入我们的文化血脉。在物质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我们更不能丢掉这份珍贵的传承。因为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农民伯伯 “面朝黄土背朝天” 的汗水,承载着科研人员攻克种业难题的心血,耗费着从田间到餐桌的诸多资源。浪费粮食,不仅是对劳动的不尊重,更是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漠视。
节约爱粮,是全体师生应有的文明自觉,也是刻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美德。那么,我们该如何用实际行动守护粮食安全,践行爱粮节粮呢?作为普通一员,我们不必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需从细节处践行:在学校,食堂打饭“吃多少打多少”,点餐时“适度适量”,看到浪费主动劝阻;在家中,我们可以提醒家人合理采购食材,妥善储存粮食,减少因过期变质造成的浪费;在社交场合,我们可以主动抵制 “讲排场、比阔气” 的不良风气,倡导简约适度的餐饮方式。
这些举动看似微小,汇聚起来便是守护粮安的磅礴力量,让“爱粮节粮”成为社会新风尚。让我们以“倡议节约、践行珍惜”为信条,把对农业大国的自豪转化为守护粮安的行动,把对丰收的感恩凝结为节约爱粮的习惯。从今天起,做一名粮食安全的守护者,做一名节约风尚的引领者,让每一粒粮食都绽放价值,让“中国饭碗”永远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高411班团支部宣
2025年10月13日
粮食安全 人人有责
▲团委书记赵斌刚老师在国旗下倡导节约理念
升旗仪式结束后,团委书记赵斌刚老师在国旗下讲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古训至今依然振聋发聩。从“深秋话丰收”的喜悦感念,到“粮安见担当”的使命觉醒,他呼吁全体师生:一要争做“光盘行动”的坚定践行者,将节约落在餐桌的每一处细节;二要勇当粮食安全的有力宣传员,让爱粮节粮新风在家庭与社会中传递;三要成为健康膳食的积极倡导者,从珍惜多样美食中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深意。
升旗仪式圆满落幕,但“粮安见担当”的思考与行动才刚刚启程。此次升旗仪式,其意义远不止于一次集会,它更是一次深刻的价值塑造与精神动员。它让全体师生深刻认识到,保障粮食安全并非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它就蕴藏在每一次“光盘”的自觉里,体现在对多样食物的珍惜中,扎根于“人人有责”的共识间。
当我们从“深秋话丰收”的感恩走向“粮安见担当”的力行,便是在最朴素的一餐一饭中,找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全球关切的紧密联结。这份担当,是实验中学学子对“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这一全球命题的青春回应,也是对“粮食节约,人人有责”这一国家号召的坚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