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志愿者网浙江讯(通讯员:赵鹏 王沁薇 何瑾)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街巷间商业业态越来越发达,鳞次栉比的沿街商户方便居民生活、带动街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如何通过智慧化管理手段解决这些影响环境的负担?让我们带上“数据眼”一探究竟。
闸弄口街道作为上城区人口居住密集度较大的街道,可谓市井繁华。家住天运社区的李丽芳既是这里的居民,又在社区附近经营一家水果超市。每天清早8:30,都会有一辆垃圾收运车播放着音乐从店门口经过。听到这熟悉音乐声的李阿姨便会拿出一早就打包好的废弃水果等易腐垃圾,工作人员将这袋垃圾称重后,用手持扫码机扫描店铺门口的二维码,这袋垃圾的重量便即时上传到了后台数据平台,并在系统平台上自动完成累计,由系统终端精确统计出减量率。据统计,李阿姨经营的水果超市3月份已产生261千克易腐垃圾,减量率达40%。
不久后这袋易腐垃圾将会出现在闸弄口易腐垃圾减量站,经过减量机物理压榨后完成脱水,运送至天子岭静脉产业园做进一步处理。
像李阿姨水果商铺这种智能数字化收运模式只是闸弄口上千家沿街商铺日常垃圾分类收运的一个缩影。通过一铺一码,专人专车上门扫码、称重、收运的方式,上千家商户实现了实名制垃圾投递,沿街商铺易腐垃圾、其它垃圾、可回收物从收运到处理实现了数字化全覆盖。每家商铺在系统平台上都拥有一个专属的“投递档案”,可供管理者精准查到每个商铺每天的垃圾量。除此之外,系统每月都将自动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许多数据都在平台统计图上都一目了然,如哪家商铺产生垃圾量最多、哪个时段何种类型垃圾总量有所增长等。
上城区通过不断探索,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为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提供数据支撑,为垃圾分类工作奠定基础。
(编辑:丁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