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主办单位: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雷锋精神工作委员会
  • 习近平向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致贺信
  • 我们在战位报告|海军陆战队某旅:锻造全域精兵劲旅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
  • “中原粮仓”迎来夏粮收获季
  • 防汛演练 备战汛情
  • 一叶红船,如何激荡百年风云变幻
  • “赶考”,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到过的红色圣地之河北篇
  • 要追就追这样的星
  •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
  • 平台+寄递 邮政助力林州黄李走向全国

淳安县构建特大型湖泊治理现代化的千岛湖模式, 促进水域基层治理质效双提升

来源:淳安县 | 作者:王武 | 发布时间 :2024-09-05 10:50:13 | 716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作为浙江省唯一的特别生态功能区,千岛湖是浙江省最为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地,也是国家一级饮用水水源地。加强千岛湖保护,对于确保长三角饮用水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淳安聚焦迭代升级美丽河湖体系和治理现代化,深化千岛湖“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整体性重塑千岛湖治理体系,以权责统一、权威高效、实用管用的特大型湖泊治理现代化新模式为导向,聚焦水上交通安全、水上污染防控、渔业资源管理、旅游秩序管理等核心问题提升综合监管能力,推动改革质效双提升。自改革实施以来,涉水涉渔违法违规现象减少55%,各类水上违法线索处置率达99.5%,污染入湖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千岛湖出境断面水质始终保持I类,污染物排放标准较国家一级A标再提高45%。

  一、坚持系统思维,突出整体统筹,实现“一队治湖”聚力量

  从源头入手,以问题为导向,破解水上执法四大难题,全方位重塑“统得起、接得下、管得住”的水陆联动执法体系。

  一是做强小脑,重塑指挥体系。以能“发现他、分析他、盯住他、打击他”入手,运用“数字第一湖”数字综合应用平台,归集汇总涉水案件线索,统筹调度执法监管力量,重塑水上执法指挥体系,实行24小时一体化运转,重塑水上执法指挥体系,真正做到“入湖即发现”,实现水上执法监管“一个口子”调度指挥;以县级协同指挥平台为基础,向上承接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向下对接“基层治理四平台”,横向联通各业务主管部门,共接入35个部门和23个乡镇,贯通平台联动应用,全面推广行政执法证据共享应用,构建问题发现、监管跟进、信息共享、证据移送、案件办理闭环处置机制,实现“一个平台管执法”,打造湖区“铁桶阵”。

  二是灵活手脚,重塑作战体系。坚持“看得见、管得住”的原则,围绕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指挥调度能力、联合处置能力、监督评价能力”四大能力建设,将千岛湖水域以及入湖84条溪流划分为五大湖区和18个网格,打造“响应短、扁平化、处置快”的最小作战单元;合理配置执法力量,建立“视频指挥员+水陆巡查员+信息分析员”的联动作战模式,实现执法资源与执法力量精准协调调度,推动形成监管、巡查、执法一体化合成作战场景应用,确保涉湖执法事项全覆盖、零死角,推动水上综合行政执法整体性跃升。

  三是贯通筋骨,重塑监督体系。“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以来,千岛湖湖泊治理从“单兵作战”迈向“兵团作战”,深度融合沿湖沿线巡查队伍,引入无人机、高空瞭望视频、卫星遥感等现代化技术装备,构建“水、陆、空”三位一体执法联动勤务模式,实现水域要素精准监管,湖泊治理全方位覆盖。建设“综合执法+”生态联勤共治指挥中心,与公安部门高度集成,深度聚合,构建“情指行”一体生态联勤共治机制,助推水域执法情报研判、指挥调度、行动处置能力提档升级;深化行刑衔接,加强府检联动,建立千岛湖保护公益诉讼联盟,畅通支持协作渠道,深化资源协调、信息共享、线索移送等机制,融合效应持续扩大,有效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二、坚持集成思维,突出高效监管,实现“一个体系”管到底

  以破解执法力薄弱、执法证件不符、执法不规范等问题入手,重塑执法业务谱系和流程谱系。

  一是明确职责任务,夯实监管基础。县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千岛湖水域综合管理工作职责的意见》、《淳安县农(林)自用船舶管理办法》,聚焦执法监管重点难点,系统集成船舶、浮动设施、水上项目、垂钓及其他涉水活动5类要素,厘清常见25项涉水活动中8个主要涉水部门和属地乡镇的具体职责。细化涉水要素管理办法,制定“规划、准入、监管、执法”4张清单,确保事事有人抓、环环有人管,切实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瓶颈问题。

  二是规范执法基准,提升执法实效。确保千岛湖“一支队伍管执法”顺利开展和取得实效,规范水上执法标准和流程,统一行政处罚裁量阶次基准,加大执法后勤保障力度;针对当前水上执法尺度不一、办案流程冗长等问题,制定了《水上常见违法行为自由裁量阶次适用指导标准》,统一案件案由、法律适用、裁量基准、强制措施,探索运程执法模式,全面推动行政处罚全部线上办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利于保护行政管理人和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三是深化跨域联动,实现共建共治。梳理所有涉千岛湖水域管理部门职责和管理边界,建立千岛湖水域综合管理协同联动机制,协同加强水域综合管理工作,彻底消除水域问题“管不了”“没人管”和“不想管”等情况。推动构建“经验互鉴、执法互动、信息互享、联席互商”的跨区域跨省域联合执法联动工作机制,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千岛湖“一支队伍管执法”执法高度综合、力量全面整合、效能充分提升等优势,将监管覆盖面延伸至浙皖交界水域,推动单一“治湖泊”向系统“治流域”转变,构建全流域生态保护“一盘棋”大格局,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保护新安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多样性、水域安全长效性和水域生态环境稳定性,从源头筑牢新安江流域生态屏障。

  三、坚持数字思维,突出精准智治,实现“一网协同”提效能

  坚持“整体政府”理念,以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手段推进改革,构建“一张网覆盖、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解决”工作模式,极大提高了治理效能,实现了科学预判、精准施策、高效治理。

  一是打造特色场景,提高执法高效。聚焦特大型湖泊风险隐患和违法违规案件“难发现、难预防、难执法、难监督”等痛点难点,打造“全域监测、指挥协同、全维督评”三大场景,搭建“线索处置、资源管理、效能评价”三大中心,运行N个算法中心,形成“3+3+N”总体架构。汇集船舶适时状态数、在线感知数、预警指令数、协同检查数、问题处置率、执法办案数等关键指标数据,形成预警指令,交办执法监管处置,实现实时预警、实时交办、实时处置,打造前端感知“一触即发”、任务交办“一键直达”、全网覆盖“一屏统管”的“数字化”智慧监管模式。

  二是实现闭环管理,增强执法效能。以全县农(林)自用船为突破,按照“大场景、小切口”原则,汇集涉水涉渔等领域主体基础数据库,将集中管理点视频监控、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等在线感知设备、投诉举报、上级交办等接入“一支队伍管千岛湖”全域指挥平台。对农(林)自用船从制证发证到注销收牌进行“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创新三色评价分级管理、信誉体系管理、数字化牌照管理等制度,对所涉问题通过“浙政钉·掌上执法”进行统一调度、协同执法,形成监管执法常态化全闭环,其他线索通过“浙政钉·数治千岛湖”应用形成本地闭环处置。

  三是运用“卫片”科技,推动责任共同落实。主要利用以卫星遥感为主的现代技术手段,发现、查处违法占用水域行为,卫片直观形象、覆盖范围广、真实性强,对水域变化情况一目了然,现在精度可以达到一平方米的变化都可以监测到。针对变化情况开展的实地核查,分析并探究违法成因,完善规范千岛湖水域综合监管制度,提高水域执法检查工作效能,通过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各类水上浮动设施等非法占用水域行为,推动执法方式持续向“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转变,变综合执法“一家管”为“大家管”,进一步规范千岛湖水域综合管理秩序,逐步构建从源头发现、查处整改到持续监管的全过程闭环管理体系。

  四、坚持法治思维,突出全科高效,实现“一队治理”惠民生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党建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以法治为保障。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对照千岛湖“一支队伍管执法”推动工作紧密结合,不断探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新思路、新模式,切实办实事惠民生。

  一是精准把脉,全科监管更精细。聚焦千岛湖水域多发频发、难以根治的重难点问题,有力有序开展“三护”(护渔、护水、护平安)“四清”(基础清底、违法清源、乱点清理、违章清零)行动。针对涉水高频问题开展“综合查一次”,实现“入一次湖、查多项事”,监管实效显著提升。充分发挥千岛湖“一支队伍管执法”执法高度综合、力量全面整合、效能充分提升等优势,创新跨区域联动机制,积极开展浙皖联合水上执法专项行动,将监管覆盖面延伸至浙皖交界水域,严厉打击“绝户网”“电毒炸”“潜水电鱼”等违法违规捕捞行为,保护新安江水域水生生物资源多样性、水域安全长效性和水生态环境稳定性,从源头筑牢新安江流域生态屏障。

  二是管服结合,助力高质量发展。执法利民是深化改革的本质要求。自改革以来,始终把千岛湖“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在全省率先出台“企业生产安静日”制度,确定每月1-25日为企业“安静生产期”;以“双融互促”为目标,贯通“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通过合规指导、法治体检、案后回访、典型发布等多种方式,不断延伸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以“执法+普法”互促机制入手,按照网格落实包干普法,对每条船舶(码头)、每个点位明确普法教育责任人,确保普法服务全覆盖;开展源头普法,组织“以一促十”模式宣教,不断延伸普法宣传触角,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水上安全群防群治新格局。

  三是坚守底线,筑牢安全“屏障”。面对多年未遇的强降雨天气和防汛考验,统筹全县视频监控、雷达、智能巡检无人机等感知设备使用,对出航捕捞、违规垂钓等重点行为“以图找人”,筑牢线索预警、演算研判、应急响应、过程复盘等全流程防线。防汛期间,共劝返冒险航行322艘次,排除风险隐患684处,经受住了大战考验。(浙江淳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武)


   最新资讯

   综合报道

   热点推荐

【编辑:张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