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涛,山水相依,自然风光如诗如画。在这里,人与事交织成趣,情与景相融成诗,地方与历史沉淀成韵,文化则如陈年佳酿,历久弥新,越陈越香。


为此,我们精心打造特此开设《春涛韵》专栏,旨在以文学之笔触描绘时代变迁,以摄影之镜头捕捉人间温情。我们将记录山川之美,沉淀岁月之悠长,展现市井人情之百态,铭刻时代之丰碑。诚邀您一同走进春涛,感受那份独特的春涛韵,品味这片土地的无尽魅力。
从余江区坞桥街上的第三个岔路口一路向北,路过一块写着越峰塘的石碑,石碑看上去巍峨气派,给村庄增添了几分庄严的色彩。接着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崭新的水泥路,远远看去笔直宽敞,婉如一条银色的丝带横穿在村庄之间,踏上这条路,心便有了家的归宿感,它承载着家乡跳动的脉搏,那是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
新农村建设的号角已经响起,修路的口号传进了皇丰村里的每个角落。村民们聚在一起积极讨论要修缮的路宽、路段、工期等。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定下最佳方案。依靠上级拨付资金和村集体集资捐款,村民们各尽所能,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建设更好的皇丰。越峰塘小组干部讲起一件让他印象深刻的事。他说:“那年我们集资捐款了40多万,其中有一户村民,家里十分困难,靠着政府帮扶才勉强生活,他手里攥着200块钱来捐款,我知道他家的情况,几次把钱送回去又几次送到我手上。他把钱牢牢压在我手心,说他没什么本事,但村里修路,这钱一定要给的,他想为村里修路做贡献,想看路越修越好。”
水泥路竣工了,宽5.5米。原本3.5米的路,左右两侧都加宽了一米。村民们的生活获得了极大的便利。村里学生说:“上半年雨水多,道路坑洼,一踩便是一脚泥,还容易被来往车辆溅一身脏水,有了这条路,上下学更方便了。”车主说:“之前这是单行道,要是遇上对向来车,就只能倒车,加上这条路不短,行驶起来很辛苦,自从修了路,会车也不怕了。”村民说:“看见路更宽阔了,家更漂亮了,心里很是自豪。”


家乡的路,是农村学子的成才路,承载着的是农村孩子的未来;是群众的乡愁路,承载着的是漂泊游子藏在心里的乡愁;是致富振兴路,来往车辆,车水马龙,承载的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家乡的路,既是起点,又是终点;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期待。路在脚下,心正脚稳大步向前!踏平坎坷成大道,砥砺奋进新征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村里面的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也就一定能突破重重“大山”。(图/文 王琪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