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主办单位: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雷锋精神工作委员会
  • 习近平向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致贺信
  • 我们在战位报告|海军陆战队某旅:锻造全域精兵劲旅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
  • “中原粮仓”迎来夏粮收获季
  • 防汛演练 备战汛情
  • 一叶红船,如何激荡百年风云变幻
  • “赶考”,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到过的红色圣地之河北篇
  • 要追就追这样的星
  •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
  • 平台+寄递 邮政助力林州黄李走向全国

百余幅照片讲述百名老兵背后的故事—— 镜头映丹心 岁月证忠诚

来源:南阳日报 | 作者:张玲 | 发布时间 :2025-10-30 09:38:12 | 14 次浏览: | 分享到:

  百余幅照片讲述百名老兵背后的故事—— 镜头映丹心 岁月证忠诚

  南阳日报客户端 2025-10-29浏览量:1351510月29日,市文化馆内暖意融融、氛围庄重,“老兵永远跟党走——马秀华主题摄影展”在此正式拉开帷幕。百余幅定格着抗战、抗美援朝、解放战争老兵风采的纪实照片,以无声却震撼的影像力量,搭建起跨越时空的历史桥梁。全市各界群众纷纷慕名而来,在方寸镜头中重温峥嵘岁月,向用热血与生命铸就家国安宁的革命先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三载踏遍千山,镜头挽留岁月——

  老宣传干部的红色坚守

  “每一位老兵都是活着的历史,每一段记忆都容不得辜负。”站在摄影展入口处,71岁的资深摄影师马秀华望着自己三年心血凝结的作品,眼中满是动容。作为一名深耕宣传战线数十年的老党员,马秀华对红色历史有着天然的敬畏之心,对革命先辈有着深厚的敬仰之情。2022年,当得知南阳仍有不少老兵年事已高,他们的战斗经历和人生故事正随着时光流逝逐渐被淡忘,他毅然决定开启为老兵留影的拍摄计划。

  此后三年,马秀华以脚步丈量南阳大地,用镜头捕捉岁月印记。南阳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从偏远山村的泥土路到城市社区的居民楼,从清晨的露珠到傍晚的余晖,哪里有老兵的身影,哪里就有他扛着相机奔波的身影。

  拍摄过程中的困难远超想象。部分老兵居住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山路崎岖陡峭,他常常要徒步数公里才能抵达;有些老兵因年事已高,听力衰退、记忆模糊,难以清晰回忆起当年的战斗细节,他就坐在老人身边,耐心倾听、慢慢引导,从家长里短中打捞珍贵的历史碎片;还有些老兵身体孱弱,无法长时间配合拍摄,他就调整拍摄方案,分多次上门记录。三年间,马秀华累计寻访121位老兵,拍摄照片6400余张,撰写采访笔记6万多字,录制口述历史视频80余条。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藏着一段辗转奔波的故事;每一个镜头的定格,都饱含着对历史的敬畏;每一段文字的记录,都承载着对先辈的敬仰。

  此次展出的106幅作品,是马秀华从数千张照片中精心筛选而来。照片中,既有老兵们身着军装、英姿勃发的珍贵瞬间,也有他们晚年生活中从容平和的日常写照;既有战火纷飞年代里坚毅如钢的眼神,也有岁月沉淀后温暖慈祥的笑容。这些定格的影像,如同打开了时光的闸门,让观众得以窥见革命先辈在枪林弹雨中的无畏抉择,感受他们在和平岁月里的赤诚初心,生动诠释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和“以生命赴使命”的责任担当。

  各界共赴盛会,光影传递信仰——

  红色基因浸润人心

  摄影展开展当天,市文化馆内人头攒动,来自全市各界的观众怀着崇敬之心,走进展厅与红色历史对话。一幅幅照片前,人们驻足凝视、低声交流,时而屏息聆听讲解,时而举起手机记录珍贵瞬间,空气中弥漫着肃穆而热烈的氛围。

  “这些照片让我深受震撼,老兵们眼中的坚定信念,正是我们新时代消防救援人员需要传承的精神力量。”南阳市消防救援支队的30名队员身着制服,整齐列队参观展览。他们认真观看每一幅作品,仔细聆听老兵们的战斗故事,不时在照片前庄严肃立、敬礼致敬。队员闫杰表示,老兵们在战场上无畏生死、保家卫国,而他们在和平年代逆行出征、守护平安,使命一脉相承。“我们要把老兵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市十三中北校区的60余名师生也专程赶来观展。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边观看照片,一边认真记录老兵事迹。“原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学生们纷纷说道。该校校长李会丽表示,组织此次参观活动,是为了让同学们在直观感受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希望老兵们的英勇事迹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红色种子,让他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

  家住卧龙路的市民乔雪特意带着孩子前来观展。她指着照片中老兵的身影,轻声给孩子讲述那段烽火岁月:“这些爷爷当年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勇敢地走上战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孩子睁着好奇的眼睛,认真听着故事,时不时向照片投去崇敬的目光。乔雪说,这样的摄影展是最好的“活教材”,既能让成年人重温历史、不忘初心,也能让孩子们从小浸润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展厅内,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观众因共同的敬意汇聚在一起。大家在照片前驻足沉思,在故事中感悟初心,红色信仰在光影流转中不断传递,爱国情怀在心灵共鸣中愈发浓烈。

  老兵亲临现场,岁月讲述荣光——

  精神传承生生不息

  “当时炮弹像雨点一样落下,我们趴在战壕里,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守住阵地,保卫祖国。”活动现场,抗美援朝老兵秦治国、徐锡昌、张绍华、周金宇胸戴熠熠生辉的军功章,站在自己的照片前,向周围的观众深情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虽然年事已高,但老兵们回忆起峥嵘岁月时,眼神依旧坚定,话语依旧铿锵,每一个细节都感人至深,让在场观众深受触动。

  92岁的秦治国老兵清晰记得,在朝鲜战场的寒冬里,战士们穿着单薄的军装坚守阵地,粮食短缺时就以雪充饥,但没有一个人退缩。“我们身后就是祖国,就是家乡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顶住!”他指着照片中年轻的自己,眼眶湿润地说,很多战友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他能活着回来,就是要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大家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在展厅的另一角,97岁的老兵王新宗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缓缓走到自己的照片前。1947年参军的他,曾先后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要战役,身上的伤疤都是岁月的勋章。“当年打仗的时候,我们抱着必死的决心,没想过能活到今天,更没想过能看到国家这么繁荣富强。”王新宗老兵声音略显沙哑,但语气中满是自豪,他一边给女儿们讲述照片背后的战斗故事,一边叮嘱她们:“现在的好日子来之不易,一定要听党话、跟党走,把革命精神传下去。”女儿们认真倾听着,不时为父亲擦拭眼角的泪水,现场观众也被这温情而庄重的场景深深打动。

  人群中,抗战老兵张忠义的女儿张珍站在父亲的照片前,久久不愿离去。照片中的张忠义身着军装,目光坚定,英气十足。“父亲在世时,经常给我们讲他当年打鬼子的故事,他总说做人要正直,要爱国爱家。”张珍告诉记者,父亲已经去世两年多了,但他的教诲始终铭记在心。“今天看到父亲的照片展出,我特别激动,也特别自豪。我要把父亲的故事讲给我的孩子听,让红色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老兵们的亲身讲述,让冰冷的照片变得鲜活生动,让遥远的历史变得触手可及。现场观众纷纷表示,听老兵讲故事,就像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不仅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更坚定了自己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使命的决心。

  “此次摄影展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初心的回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市国防教育中心主任侯卫告诉记者,百余幅照片串联起烽火岁月与和平年代,121位老兵的故事见证着初心不改与信仰永恒。摄影展将持续展出一个月,让更多的市民走进市文化馆感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

  张玲 文/图


   最新资讯

   综合报道

   热点推荐

【编辑:张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