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主办单位: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雷锋精神工作委员会
  • 习近平向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致贺信
  • 我们在战位报告|海军陆战队某旅:锻造全域精兵劲旅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
  • “中原粮仓”迎来夏粮收获季
  • 防汛演练 备战汛情
  • 一叶红船,如何激荡百年风云变幻
  • “赶考”,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到过的红色圣地之河北篇
  • 要追就追这样的星
  •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
  • 平台+寄递 邮政助力林州黄李走向全国

积极课堂 问题驱动 深度思考 主动学习 | 初中篇:问题驱动,让思维训练真正发生

来源: | 作者:马国和 | 发布时间 :2025-11-06 11:11:12 | 1 次浏览: | 分享到:

  为回归教育本质、培育适应未来的人才,初中部构建“三维”教学体系:

  以“问题驱动”为引擎

  打破学生被动学习模式

  以“思维训练”为航标

  将思维训练提升贯穿教学全过程

  以“精讲精练”为教学品牌

  用精准的引导与适度的实践  实现高效教学

  通过创设真实、开放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深度探究、大胆质疑,打破原有思维定式。通过系统性、常态化的思维训练,不仅传授知识,更教会学生理解知识、从而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跨越。

  数 学

  初中数学教学,依新课标学段要求,将知识点拆解为梯度化探究问题,从生活切入引学生自主探究,培养逻辑与抽象思维。同时聚焦思维训练建全流程链条:课前趣味问题唤醒并回顾旧知识,课中“问题链”引导思维过程,课后开放与变式题促思维进阶,助力学生搭建数学思维体系。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问题串设计

  李艳老师设计了递进式问题串:唤醒生活经验,感知“是什么”;抽象数学概念,明确“是什么”;“能否用数量关系(点到圆心的距离d与半径  r)精准判断位置关系?为什么?”;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本质追问。

  精选习题

  紧扣考点,强化思维的“聚焦性”。课堂“当堂测评”的习题设计极具针对性,习题紧扣教学重难点。

  变式训练

  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变式训练从“正向应用”到“逆向推导”,让学生的思维在“变与不变”中突破固化。

  英 语

  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借集体教研紧扣单元话题设计问题链,将语法、词汇句型融入真实情境;分层设计问题适配学生,推动其活用英语、培养批判思维与推理能力;同时用多媒体、PPT及AI技术设计问题导向课件与训练,聚焦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思维碰撞,助力实现从学英语到用英语思考的进阶。

  阅读课

  杨书老师的英语阅读课围绕《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展开,以短视频和主题相关问题导入,课堂依“读前-读中-读后-总结”有序推进,借多样形式组织教学,整堂课问题驱动贯穿全程:读前围绕“是否被允许自主做决定”等背景问题,读中聚焦“刘宇的爱好、梦想、面临的问题、父母担忧的原因”等细节问题,读后探究“刘宇为何认为应自主做决定、你是否支持他的做法”等拓展问题,形成完整的问题链,问题涵盖文本信息提取、观点分析、逻辑推导、生活关联等层面,层次清晰。

  语 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各环节协同推进:早读设三级目标,以小组竞赛、评“早读之星”激活思维;课堂推行“问题驱动”模式,依评价表分目标导学、自主精讲、训练总结、优化四层次实施,激活探究并化解难点;自习练专注力,要求单位时间完成任务;教研由组长牵头,全员参与研课研题研课标,形成共享课件并统一教学要求,与课内外形成闭环。

  《我的叔叔于勒》

  语文付敏老师将《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打造成“道德法庭”,以“白日追凶”为主线、辩论赛形式,让学生分“控方”和“辩方”,分别“提审”菲利普夫妇与于勒,剖析人性与金钱的“悬案”。学生引经据典进行交锋,整堂课思辨性和思维发散性意味浓厚,深化“亲情至上”价值观,呼唤真情善良。

  物 理

  初中物理教学用“大模块”框架构建课堂,借递进探究任务引学生从生活现象深入物理原理;同时推行“课前预习锚定疑问、课中实验破解难题、课后拓展深化思考”三阶模式,让学生在“发现问题—验证猜想—解决问题”中提升物理思维与实践能力。

  《变阻器》

  物理老师安艳在《变阻器》一课中,用生活中常见的调光台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如何改变小灯泡的亮度”为切入点设计问题串,让学生层层思考认识并了解滑动变阻器。在如何使用滑动变阻器的学习中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思维分享来进行查漏补缺,不仅使学生了解滑动变阻器,更了解了其内在工作原理。

  化 学

  初中化学教学,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如“铁锈如何快速去除”)激发学生探究欲,引导学生借实验解问题、深刻理解原理;同时通过对比实验、逻辑推理(如“溶液配制”误差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归纳理解、批判与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老师郝瑶的《质量守恒定律》一课,以蜡烛燃烧、铁锁生锈现象设疑导入,激发学生探究欲,然后核心环节借两步实验,按“提问题—查资料—预测—实验—分析—结论”脉络通过层层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再用定律解释生活现象、巩固应用,通过多维度认识化学反应,揭示物质世界的本源与规律。

      用问题播撒思维新芽

  用训练铸就精神骨骼

  为学生点燃求知热情

  卓越的教育

  从来不是分数

  而是培育具有高阶思维

  能迎向未来的创造者

  这是我们的承诺

  为学生人生负责

  让思维之光永照前路

       (马国和)


   最新资讯

   综合报道

   热点推荐

【编辑:张丹】

   相关新闻